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巧用信用“加减乘除”助力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双提升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巧用信用“加减乘除”助力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双提升
近年来,榆林市生态环境局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不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在服务企业上做“加法”。印发了《关于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十三项措施》,从四方面践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依法监管、帮扶指导,互相支持、实现共赢"理念:一是通过严防任性执法、规范自由裁量权、杜绝“一刀切"、推进文明执法等措施,保障企业权益;二是推进包容审慎执法监管,增强执法服务意识,助力企业发展;三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拓宽非现场监管手段,减轻企业负担;四是通过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公正。
(二)在检查频次上做“减法”。制定《榆林市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等4类17项指标以及适用“一票否决”的9种情形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的依据。在环境执法中,对A级43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双随机”及专项检查频次减少70%,对于B级49家企业,检查比例减少50%,对于C级10家企业坚持检查频次不减的同时,在其环境问题未整改前,不予安排专项资金、评优评先等环保优惠政策。对于D级1家企业列入环境信用失信名单,联合市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失信惩戒,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并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及专项检查比例增加至原抽查比例的150%。此外,与发展改革、财政、银行业监管机构等部门共享评价结果,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倒逼企业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近期,又整合企业审批、排放、处罚等数据,打造环境分级管理平台,以数据驱动进行分析研判,动态生成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的“绿黄红”三色二维码,实现差异化监管,对红码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引导改正存在问题,对绿码企业无事不扰,引导企业主动守法。
(三)在培训宣传上做“乘法”。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宣传,邀请市信用办专家为12个县市区分局开展业务培训,各分局再分别为辖区内企业开展培训,扩大辐射面。同时,结合日常环境执法工作,深入开展送法入企、送诚信入企活动,向企业宣传环保诚信文化,普及个人诚信知识和信用政策。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四)在信用修复上做“除法”。一方面,创新信用修复提醒机制,在向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告知信用修复相关事宜,优化完善了信用修复流程,建立线上指导、快速办理等机制,指导企业尽快消除不良记录。另一方面,对重点企业信用修复进行现场核查,问题不整改坚决不予修复,督促企业切实消除环境污染。
二、改革成效
通过多维度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反面震慑和正向激励两手促进企业守法守信,实现了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双提升。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