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诚信建设万里行 >> 凡人善举树典型 >> 新闻详情

毛泽东的第一个军事搭档——卢德铭

发布时间:2024-02-08 | 来源:大江网 | 专栏:诚信建设万里行
分享到:

编者按: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毛泽东的一生与江西结下了深厚情缘。从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进入江西,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毛泽东在江西战斗、生活了7年多。从秋收起义的“旗号镰刀斧头”,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山下旌旗在望”;从红军行军途中“风卷红旗过大关”,到中央苏区“风展红旗如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党的旗帜上,唤起了工农千百万,创造了辉煌的革命业绩,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

旗帜指引方向,精神穿越时空,记忆永不磨灭。由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江西省党史综合服务中心、大江网联合推出“风卷红旗过大关——伟人足迹在江西”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沿着伟人的光辉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再现革命先烈为创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感受赣鄱红土地的沧桑巨变。

图片秋收起义烈士陵园

图片卢德铭烈士陵园

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位于罗霄山脉脚下,蜿蜒的袁河水川流而过,仿若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见证了秋收起义队伍经过这里时发生的一幕幕,见证了年仅22岁的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将一腔热血抛洒在这青山绿水间。

1927年9月23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在向井冈山进军途经芦溪县时遭到伏击,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对卢德铭深为赏识的毛泽东听到噩耗时,痛惜不已,他悲愤地大呼:“还我卢德铭!”

2009年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初冬的午后,记者来到山口岩村,回望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寻访卢德铭的牺牲地,穿过历史的烟云,这位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的形象逐渐清晰。

弃笔从戎追求真理

1905年卢德铭出生在四川宜宾双石乡狮子湾(今属自贡)的一个富裕家庭,幼年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卢德铭天资聪慧,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品德在当地传为佳话。父母也早早地为他规划好了人生:或是读书走仕途,或是回家继承家业。

生逢乱世,卢德铭不愿只做乡绅富豪,他理想远大,志在家国。1921年卢德铭考取成都公学。在中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追求进步的思想逐步萌发。他认真研读《共产主义ABC》《中国青年》《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追求革命真理。面对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人民苦不堪言的现实,卢德铭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列强和军阀。

1924年春,卢德铭打算报考黄埔军校。但卢德铭的父母受到“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旧观念影响,不愿意让儿子上军校,舍不得他远离亲人。卢德铭用晓之以理的肺腑之言,终于打动了父母,怀着满腔热血,投考黄埔军校,后经孙中山面试推荐被黄埔军校破格录取。孙中山曾夸赞卢德铭,“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今后,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在黄埔军校,卢德铭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卢德铭担任叶挺独立团2营4连连长,在汀泗桥、贺胜桥和围攻武昌城的战斗中,英勇顽强、指挥果断,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为叶挺独立团荣获“铁军”称号立下赫赫战功。

独立团攻下武昌后,在洪山建立烈士墓。墓碑上要刻写:“无产阶级的牺牲者”8个字和191位烈士的姓名。当时,有人以国共合作为理由,强烈反对。卢德铭坚决支持叶挺等人的意见,主张碑上应写上“无产阶级的牺牲者”。他说:“在碑上刻‘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就是要把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士的无比英勇昭示于国人面前,就是要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大旗,在气势雄伟的洪山上高高地竖立起来!反对写这8个字,是不符合事实,是违背无产阶级利益的。”经他这么一解释,大家终于同意了,烈士的墓碑上刻上了“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几个大字。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信仰,早就铭刻在了卢德铭短暂而光辉的人生篇章中。

善谋决断听党指挥

攻克武昌后,独立团改编为第73团,卢德铭任参谋长。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担任团长。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一切听从党的指挥。

此时,“马日事变”后的湖南一片血雨腥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半壁河山,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卢德铭在行军书中写道:“现因时局转变,为了不连累家庭,今后我暂时不寄家书。”他叮嘱家里也不要再写信来,从此卢德铭便消失在亲人们的视线里,再也没有家书寄回。

此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上级党组织把在湖南工作的一批领导骨干陆续转移到武汉。卢德铭利用职务之便,将宛希先、何挺颖、何长工等人安排在警卫团担任各级干部,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爆发后,尚在武汉的卢德铭几乎同时接到两份急电:一份是国民党张发奎发来的,命令警卫团连夜于九江集结;一份是共产党人周逸群发来的,要警卫团脱离张发奎前往南昌,参加南昌起义军。关键时刻,卢德铭当机立断,响应南昌起义,率部星夜启程开赴南昌。卢德铭的这一决策,避免了部队到九江后被张发奎缴械的危险,为参加秋收起义保住了整整一个团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中国革命,八七会议决定在湘赣边组织和发动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卢德铭成为毛泽东的第一位军事搭档。

由于起义一开始就以攻打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损失严重。19日晚,前敌委员会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会议。前委会议上,在讨论下一步“全军进军的方向”这一中心议题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而师长余洒度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

关键时刻,卢德铭毫不犹豫地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他郑重地说:“毛委员的意见,我完全赞成。如果我们再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向井冈山进军,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撤退,有光明的前途……”卢德铭当时在部队威望很高,对于当时会议统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中国革命由此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发展道路。

英勇无畏血洒山口岩

芦溪县芦溪镇更田村屋场,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庐陵世第,这里就是当年,毛泽东和卢德铭带领秋收起义部队的宿营地。

1927年9月22日,日头快要落山了。更田村的村民远远地看到一支军队从芦溪方向走来,军队服装整齐,每个人系红领带,臂佩红袖章,在更田村屋场驻扎了下来,宿营地插满了红旗。

第二天拂晓,起义军从芦溪出发南进。毛泽东、卢德铭随前卫行动,师部居中,后卫为苏先俊带领的第三团,他们经山口岩向莲花方向前进。

山口岩是进入山区的一个重要关卡,地势非常险要,中间是水深湍急的袁河,两侧山势陡峻。由于天还未亮道路狭窄,队伍拉得很长,前卫和中间部队进入山区后,后卫部队第三团还在山口岩和白泥岭之间的低凹处。此时,江西军阀朱培德和省第四保安团,便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在漫山遍野晨雾轻裹的油茶和杂木林的掩护下,敌人已形成合围,两军交锋甚烈,第三团仓促应战,被打得溃不成军,损失很大。

前卫部队听到后面传来激烈的枪声,知道第三团处境困难了,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进方向折回,带领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人。卢德铭英勇善战,抵达山口岩就夺下了白泥山头,阻击敌人。战士们见总指挥亲临最前线,士气高涨,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掩护第三团撤离。

当后卫部队安全进山后,卢德铭与担负掩护的战士撤出战斗,通过一片开阔地,向山口岩南侧的黄泥壁转移,与前面的部队会合。当掩护部队还在开阔地奔走时,敌人占领了白泥山制高点,居高临下向掩护部队疯狂射击。激战中,卢德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斯人已逝,但卢德铭以生命践行信仰的誓言回响在耳际,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后来人砥砺奋进。

曾经的关隘建起了山口岩水库,曾经战斗的地方打造了山口岩村袁水源红色文化园景区。来到景区,秋收起义文化墙、卢德铭烈士陵园、革命烈士雕塑、鹰击长空广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我们依托红色资源,推动基层党建、红色文化、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党员群众更活跃了,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了。”山口岩村党总支书记王必清说,近年来,山口岩村将红色资源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以红色旅游带动餐饮、种养等产业全面发展,积极探索以红色名村创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走出了一条红色名村的发展新路。

记者手记

“我已在军校毕业了,但我不能回来……因我的归期不定,所以颜家的亲事请父亲与我退了。如果瑞琴真要等我,则我对她有几点要求:一要读书;二要革命;三不要缠脚。”“我们终于打进武昌城。由于我们作战英勇,两湖人民给我们一个光荣的称号——铁军。我们这次北伐,有这样的顺利进军,全靠群众的支持。自广州出发以来,沿途都有老百姓给我们做向导,并主动给我们搬运子弹等辎重。”

…………

翻看卢德铭寄回家中的一封封行军书,仿佛重走一遍这位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感受着他的坚定信念和赤子情怀,感受着铮铮硬汉的侠骨柔情,读来依然让人为之动容。

卢德铭在国共两党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员被大肆捕杀之时,他选择继续站在共产党的阵营;在秋收起义中,他力挺前委书记毛泽东,坚定站在党这边。在几个关键时刻,卢德铭都作出了正确的抉择——跟党走。在山口岩战斗中,他大无畏地挺身而出,为革命留下星星火种,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

图片

大江网 | 2024-02-08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