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诚信建设万里行 >> 芦溪在行动 >> 新闻详情

新春走一线丨打造“医养结合”新标杆 托起幸福“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5-04-09 | 来源:今日芦溪 | 专栏:诚信建设万里行
分享到:

走进芦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绿树掩映的庭院内,老人们或围坐在景观亭下闲聊,或在400多米的散步道上悠然踱步。这座占地16亩的现代化养老机构,自2024年县直管改革后,不仅成为当地特困老人的“幸福港湾”,更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为区域性养老事业注入新活力。

从“老有所居”到“老有优居”

芦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完成全面改造,3栋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的公寓楼拔地而起,158张标准化养老床位全部配备无障碍卫生间、空调、电视、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施。院内多功能空间覆盖理疗室、医务室、棋牌活动室等12类功能区域,自动电梯、烤火房、微型消防室等细节设计彰显适老化关怀。室外400米环形散步道、60%绿化覆盖率的花圃景观,让老人们在“天然氧吧”中享受晚年时光。

织密区域性养老保障网

图片

随着2023年12月长丰乡敬老院14名老人、2024年8月宣风镇敬老院29名特困人员相继迁入,芦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增至93人,成为芦溪县“乡镇敬老院资源整合”改革的重要成果。通过合并运营,该院实现护理人员、医疗资源集约化管理,15人专业团队可精准对接老人需求,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传统理疗点亮“健康养老”

“现在每天最期待下午的理疗时间!”85岁的黎新昌老人坐在崭新的自动按摩椅上,对敬老院新推出的健康服务赞不绝口。今年初,该院引入“中医理疗+现代康养”融合模式,两台智能按摩椅、恒温泡脚桶与传统艾灸、针灸、拔罐疗法形成互补。医务室医生占艳介绍:“我们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每日监测血糖、血压,胰岛素注射精确到分钟,并量身定制理疗方案。”

院长潘衡表示,养老院突破“基础照护”模式,将30%的公共空间改造为康养区域,“既要让老人活得舒适,更要活得健康”。数据显示,理疗项目开展以来,老人颈肩腰腿痛症状缓解率达76%,睡眠质量改善人数超八成。

探索“公益+可持续”新路径

作为区域性养老枢纽,该院目前承担93名五保户特困人员的免费供养,同时预留20%床位面向社会开放。通过发展院内3000平方米花圃种植、生态养殖等“庭院经济”,部分收益反哺设施维护,形成良性循环。潘衡透露,下一步将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社区养老驿站等创新形式,让优质服务惠及更多群体。

记者手记

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的今天,芦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所发挥的作用愈发关键。93位五保户特困人员免费入住,在这座温馨的敬老院里,他们真切地寻得了归属感与幸福感。而敬老院的理疗项目则为养老服务领域注入了全新活力,在这里,每一项细致入微的服务都在诠释:养老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一门需要用心经营的美好事业。芦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实践,正为新时代农村养老提交一份温暖答卷。

今日芦溪 | 2025-04-09

请进行滑动验证

x